李勤志,佛山分局白蕉水文站的一名高级技工,普通共产党员。今年43岁。从19岁参加水文工作以来,他一直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应这样渡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渡年华而悔恨,也不至因过去的碌碌无为羞愧”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24年来,他扎根水文基层测站,在单人站里,他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24年潮起潮落,他曾经历过无数台风暴潮和洪水的严峻考验,无论多么危难、多么险峻,他从不退缩。他爱好学习、追求进步,从一名看水尺、记录水位的委托工,经过勤学苦练、实践摸索,成为今天白蕉水文站的技术负责人、高级技术工人;凭着一股钻劲和过硬的技术,在这个台风、暴潮、咸潮多发区里,他多次出色完成了防灾减灾重大测报任务。正如一位老水文人所说:选择了水文就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从跨进水文的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深爱的水文事业,在他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我们水文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一、一生选择,无怨无悔
“西塞山前白鹭飞”。1982年刚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候,李勤志刚二十出头,他并没有跟从村里其他青年到广州、深圳等先开放地区去打工,而是选择了只有几十元工资的水文工作,为什么呢?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缘”字。当时,由于制度上的原因,水文招工必须是非农业人口,由于他是农业户口,就只能从委托工干起,每月的委托费仅有10元钱,且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加上当时的水文测站,位置偏僻,交通极不方便,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特区的青年根本不会考虑干水文这种低收入的“苦力工”。但生在农村、长在自然灾害多发区农村的李勤志,他知道台风、暴潮所带给自家及特区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他也很想出外打工赚钱维持家庭生活,都差不多走到村口了,但最终还是没有走,他热爱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对水文产生了莫名的感情,最终与水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委托工干起,他处处以老职工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特别是在工作中,他觉得自己学水文的东西特别容易上手,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头,于是他起早贪黑的,如饥似渴般地学习水文知识,从最基础的水位观测开始到熟悉资料整编及测量工作,一干就是五年。由于工作积极肯干,完成任务好,他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水文系统先进委托观测员,更加坚定了他干好水文工作的信心,他相信,“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日子总会有奔头。
86年转为水文临时工后,至92年转为正式职工的这七年间,李勤志并没有因不是正式职工而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相反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在工作上,他事事争先,对水文工作更加地精益求精,只有初中水平的他,从最初的跟人学,到自己拿起书本钻研,再到主动去摸清河流水文特性、水文基础理论等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学习能力和工作水能力不断提高,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无论是日常测验、还是分局组织的水文整编工作,李勤志同志都驾轻就熟,水文站的整编质量、测验能力逐步提升。
“桃花流水鳜鱼肥”。2002年省局在白蕉片安装了水位雨量固态采集先进仪器,并安排李勤志负责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由于这是我省最新引进的先进仪器,为了尽快掌握仪器的各种功能,配合分局开展推广应用工作,尽快发挥先进仪器设备的效益,李勤志常常利用晚上时间,通宵达旦地自学理论知识,对着说明书和仪器进行点点滴滴的理解和把握,很快就掌握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并在2004年年底的全省水文勘测工技能考核中,获得固态存储考核第一名,并获得了全省综合考试第一名的成绩。
二、忠于奉献,真情不改
珠海是一个台风、暴潮频发的地区,承担防汛任务十分重大,对水文站的测报水平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关键时刻顶得住,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及时,他不断在实践中奋斗、摸索,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技术,打造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
1985年7、8月间,珠海受到上世纪历史性台风的袭击,台风风力12级以上,李勤志正好一个人在竹银站值班,还来不及回家看一眼、叮嘱家人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就投入到抗击台风的斗争中,当时狂风肆虐,大雨倾盆,排山倒海的巨浪直卷而来,打在自记台上发出震天巨响,测站的房子也如在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此时对讲机传来水文站站长的命令,要求他从第一线撤退,保护生命安全。但他深知越是惊涛骇浪,水文资料就越宝贵,身为水文人,当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怎可为置之度外呢?“防汛救灾,匹夫有责”,一连五天,他独自坚守岗位,日夜监测风速、潮位、气压的变化,报出了一份份珍贵的水文资料,同时测得极为宝贵的历史最大潮水位,为珠海特区防汛部门抗灾抢险,及时安全转移群众,减少损失,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003年底、2004年初,由于上游来水量比往年的减少,咸潮入侵严重,严重威胁中山、珠海、澳门地区的广大人们群众饮水,为了摸清咸潮入侵的规律,上级组织部门在西、北江的马口、三水等站开展咸潮同步监测工作。那天,正好是星期天的下午,海边非常寒冷,气温只有四五度,海风猛烈地吹着,天公也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正在家中烤着暖炉,陪儿子读书的李勤志,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负责磨刀门水道从珠海大桥到竹洲头共11个断面的采样任务。任务就是号令,他二话没说,就出门去联系租船事宜,当回到家,准备好采样设备,又想连夜赶往十几公里外的监测点时,妻子一把拉住他的手说,“现在已经8点多了,天这么黑,又那么冷,很危险的,明天一早去不行吗?”但他考虑到咸潮监测工作关系到特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自己不上,谁上啊,一咬牙,他就顾不上妻子的劝告和小儿子哀求,也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开始行动。为了配合晚上9时开展的同步监测,匆匆忙忙穿起雨衣和救生衣,戴上头盔,就登上了快船,向着上游的竹洲头监测断面飞快前进…,快船在大浪中颠簸穿梭,站在船上连艇边扶手都抓不牢,采样时,为了保证生命安全,他用身体顶住艇边的靠栏,用长绳系住采样器,一次次吃力往上提取水样,恶劣条件下连续高强度的采样工作,汗水夹杂着雨水,全身都湿透了,也分不出哪些是汗水哪些是雨水了,当船开至西河口断面的时候,突然感到头有点晕,双手发冷无力,额头直冒虚汗,实在坚持不住了,他知道自己感冒了,但他这时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也没有打电话要求上级换人,因为他知道,同步测验工作对时间要求非常严格,这边稍有停滞,就会严重影响上游的水文测验工作。他丝毫不敢怠慢,用冰冷的江水洗了洗脸,振作精神,又继续工作。此时,河面上的风越来越猛,雨越来越大,浪一个比一个凶狠,随时有翻船的危险,为预防万一,他脱掉身上的头盔雨衣,再次绑紧救生衣,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并一直坚持到深夜1点多钟,当监测到最后的第11断面时,手已经麻木,脚也肿起了,全身像散了架似的,此时的李勤志已整整在风浪中连续高强度奋战了好几个小时了,当他圆满完成工作,颤抖着手将全部水样交给接收的同志时,他终于支撑不住,坐倒在地上。事后,大家都说,你怎么这么傻,拿自己的命去搏,他只是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换了你,你也会这么做的。”
2005年年初,天气异常寒冷,国家防总决定在珠三角地区开展调水压咸大同步监测工作。一听说要开展此项工作,李勤志就主动请缨,要求参加监测工作,并承担了难度特别大的竹银断面监测工作,这里是千里调水磨刀门出海口的必经之路,河面宽有600米,水深有16米,风急浪高、潮差起落幅度大。
在开展监测工作的30多天艰苦日子里,李勤志认真履行组长的职责,处处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尽量安排自己值深夜班,并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让其他同志多休息一会;他主动承担难度最大的计算和数据分析整理检查工作,严格把好每个监测数据质量关;由于当时江面雾大、能见度低,往来船只多,随时都可能发生撞船的危险,李勤志时刻关心着同志们的人身安全,每天都抽出时间,站在船头上监视往来船只,引导过往船只慢行通过断面,确保万无一失。在测咸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勤志同志所负责的断面,测报出了一份份准确及时的数据,为科学调水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受到了分局好评,被省局评为调水压咸大同步测验先进个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4年风雨征程,奋斗不息,广东水文事业蒸蒸日上,李勤志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实践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组织很多很多的荣誉:1986-1992年连续多年被评为水文系统先进委托观测员;1998-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水文系统年度先进个人;多次受到省局、分局领导的表扬。前天,我问李勤志,你的先进事迹很感人啊,李勤志很平静地说:“荣誉是大家的,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李勤志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立足岗位,在党旗的光辉照耀下,朝着“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的目标前进,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