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水文分局成立于1954年10月,前身为广东省水利厅水文总站粤北分站,为省水文总站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粤北行署辖区的韶关市以及曲江、始兴、南雄、仁化、乐昌、乳源、连县、连南、连山、阳山、英德、新丰、翁源、佛岗、从化、清远县水文行业管理。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水文局韶关水文分局,规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担负着北江流域连江口以上干支流(包括韶关市三区七县;清远市除清城区和佛冈县以外的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连南县、连山县)的水文水资源勘测、水文资料整编、水情预测与预报、水环境监测、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分析评价等水文水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与任务。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心帮助下,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怀下,韶关水文一路走来,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始到现代,从落后到先进,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为进一步加强韶关水文文化建设,展现韶关水文的光辉历史,提升韶关水文人的社会形象,分局办公室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开始制作分局历史展板。该项工作在各科室紧密协作下,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半年多,反复斟酌,几易其稿,才最终完成定稿。历史展板对分局的历史变迁、改革创新和科技成果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一进行了阐释,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前言、领导关怀、基础建设、精神文明创建、防汛减灾、社会服务、先进人物、科技创新、水文文化建设和展望未来。历史展板所展示出的文字和图片,不仅仅是峥嵘岁月的吉光片羽,又像是一幅浓缩的历史长卷,展开的是经典;更像是一个时代画廊,呈现的是精彩。在天人合一中,在继往开来中,实现着水文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经典与时尚的融合,自然与精神的交流。历史展板现已设计完毕在办公楼进行展出,摘录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立足本职,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发挥“尖兵”和“耳目”的作用
在历年防汛抗洪斗争中,韶关水文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指导思想,提前预警,准确测报,为各级党政领导和防汛指挥部门及有关单位,及时准确地提供水雨情信息,发挥好尖兵、耳目和参谋的作用。特别是1982年、2002年、2006年、2008年和2013年的抗击洪水过程中,分局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情预报,为韶关市及下游的清远、广州等市防汛抗洪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韶关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和人民群众的赞扬。
1982年5月9~14日北江中下游地区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横石站13日10分至14时30分,测得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流量17900立方米/秒(推算值180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23.56米(珠江基面),干流从连江口到石角河段的洪峰水位及流量都超过实测最大的1968年,是建国以来北江中下游最大的一场洪水,重现期为30~50年一遇,灾后完成了《1982.5洪水调查报告》。
2002年8月6日~11日,粤北特大洪涝灾害出现160.3米百年不遇的洪峰水位。分局提前7小时向社会发出及时准确的预报,50多名职工奋战在抗洪一线,用人工观测水位约500多次、雨量达1000多次,向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拍发韶关灾区水情电报800多次,向当地政府、三防部门报送水情信息5000多条,为共同战胜韶关历史之最大洪涝灾害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为及时安全转移群众,将财产损失减到最低作出了重大贡献,荣获韶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抗洪救灾先进单位”锦旗一面。坪石勘测队黄祥生队长和杨萍同志荣获韶关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韶关市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杨萍荣获省妇联、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广东省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授予的“第四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2006年7月14日至16日,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 “碧利斯”及低压槽影响,北江中上游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导致武江流域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后韶关、肇庆分局组织30多人,历时3天,完成武江干流乐昌市长来村至罗村河段共10公里长的河道地形测量任务,开展武江流域 “06.7”稀遇洪水分析调查评价工作。坪石站站长黄祥生代表省水文局向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移交武江流域历史特大洪水实测水文资料。分局荣获省局颁发的抗击2006年大洪水“先进集体”称号,荣获中共韶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韶关市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6月14日,武江流域普降大雨到暴雨,乐昌水文站出现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北江韶关水文站洪峰水位55.20米,重现期为超二十年一遇。在此次洪灾中,分局的水情预报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结合气象因素延长水情预警预报时效,获得重大突破。一是乐昌峡施工预报预见期由原来3到5小时延长至15小时;二是分江预报见成效,提前18个小时预报市区洪水淹没区域,为市政府安全转移受淹范围群众及财产的指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分局荣获省局颁发的抗击“08.6”大洪水和“珠江三角洲汛期同步水文测验”“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5月20日20时至5月24日20时,阳山县太平镇白莲片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累计雨量达529.5毫米,由于白莲片区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天然盆地,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形成了一个长5公里、宽1.5公里、面积约7平方公里、积水近3200万立方米的“石崆湖”,白莲片区3个行政村3456人口受困。灾情发生后,国家防总、省市领导、省防总十分重视抗洪抢险工作。分局于5月29日接到省局指令,迅速派出由黄国庆站长带领的抢测队于当天赶赴灾区待令,省局督导组陈芷清、李鹏、黎裕文、李少平、吴宏旭和由周艏带领的分局支援组亦于当天在灾区集结、制定水文监测方案,迅速开展工作,历时十五天,为抗洪救灾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支持。事实再次证明,广东水文应急反应能力经得起社会检验;基层队伍传承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水文精神经得起社会检验。
建立优质高效的水文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与能力
服务防汛减灾工作,是水文的天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借助信息产业发展,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就实现了自动化,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韶关水文局辖区北江干流连江口以上干支流的381个水雨情监测站在30分钟内可以完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工作,为韶关市防总、广东省防总提供了掌握辖区动态水雨情信息的终端视频;为各级防汛部门的防汛减灾决策提供“精、准、细、长”的水文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了水文信息对防汛减灾工作的指导作用。
服务社会,是水文发展之道。进入二十一世纪,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突飞猛进,到2015年《广东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成后,韶关水文分局辖区水文(位)站将达到144站,站网密度达到233平方公里/站;雨量站366站,站网密度达到99平方公里/站,站网密度远远高于世界气象组织颁布的允许最稀站网密度。水质监测断面83处,其中常规断面33处,韶关市水务局委托的水功能区专用断面29处,北江流域管理局委托的水功能区专用断面21处,实现北江流域水功能区江河一级区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目前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覆盖辖区大江大河、城乡防洪重点区域和主要供水水源地,能够满足地方政府以及各涉水部门解决“洪、涝、旱、污”等水问题,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城市水文,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水文技术服务支撑能力的刚性需求。
水文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信息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中寻找创新点,就切中了进一步提高水文社会地位的重点,抓住了关键。近十年,韶关水文分局自主开发的《对应趋势法在洪水预报的应用》、《新一代交互式水雨情WebGIS 系统》、《韶关分局水文分析系统》、《相关图洪水预报建模软件》、《韶关市水雨情综合服务WebGIS平台》、《韶关市取水户信息查询系统》、《北江流域水资源(含取水监管)查询系统》、《乐昌峡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等应用软件,为韶关水文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最近,省局党委提出用3—5年时间,建设全国一流的“广东省水文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目标,充分说明省局领导具有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始终保持清晰的工作思路。随着《广东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和《广东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韶关水文分局的站网优势、技术优势和基础资料优势更加明显,有这样的基础作保障,毫无疑问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勇于自主创新,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队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自主创新,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队伍尤其重要,也是水文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分局一以贯之重视科技创新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近十几年来的科技成果更为显著,主要包括122个专题,分别是水文情报预报24个专题、水文调查19个专题、工程测量12个专题、水文分析计算24个专题、水资源评价与规划13个专题、水文资料测验整编15个专题、水质监测及其它15个专题,以及学术交流文章40多篇。其中1995年获得广东省水利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的“对应趋势法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则是韶关水文分局科学技术成果中的最亮点;《移用相关法在无资料河段率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应用研究》和《乐昌峡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分别获得2011年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06年武江流域暴雨洪水调查分析技术研究》获得2012年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完成水利部下达的“十二五”援藏项目——西藏旁多水利枢纽洪水预报方案编制;研发出乐昌峡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为乐昌峡施工安全提供了水情预警预报精度的保障;科技成果《粤北山区中小流域精细化洪水预报方法研究与应用》,获得韶关市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粤北山区中小河流预报的精度。近两年分局着手研究气象预报信息和单位线模型耦合技术,探讨水文气象耦合的洪水预报方法。现已完成韶关市降水预报的网格细化,并能获取中国、日本气象预报数值与单位线结合进行延长期预报,建立了洪水预报模型。这项技术成功后将解决水文预报作业的两个难题,一是程序化、自动化的预报模型,解决人工预报作业的效率问题;二是通过延长降雨预见期,达到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的目的。
鼓励广大职工撰写论文,踊跃参加投稿。退休职工陈斯伦同志将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水文论著成果进行整理成册,分局组织刊印为《实用洪水预报方法》,这是广东省水文系统首部由分局水情技术人员编著的专著,也是韶关水文分局几代水文人的心血结晶。他撰写的论文《移用相关法建立Z~Q关系曲线的实践与探讨》和王新伟的论文《南水水库水华发生的机理和防治对策研究》都被收录在主题为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的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韩学军的论文《连江流域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方法探讨》获得韶关市水利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尹善豪的论文《北江中上游水质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获得韶关市水利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许小娟的论文《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在小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初探》获得韶关市水利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三等奖;植国兴的论文《乐昌水位站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检验方法分析》获得韶关市水利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三等奖;刘望天的论文《论如何采用多种先进仪器进行地形测量》获得韶关市水利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三等奖;刘敏的交流论文《利用ASP+IIS在Internet上动态生成雨量等值线的应用》获得广东省水文系统第二届青年学习论坛二等奖;谢建强的论文《如何提升水文干部职工内聚力的思考》获得全省水利系统2012-2013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获得2013年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王新伟的论文《浅析如何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全省水文系统2012-2013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韶关水利学会开展2013年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分局送审的学术论文囊括一、二等奖,三等奖一篇(共三篇),优秀奖三篇(共六篇)。通过抓课题研究、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和运用新方法、新措施,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水文科技队伍,提高了水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了水文部门整体的核心技术力量,保障了水文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不断注入文化新活力,创建韶关水文先进文化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层次也越来越高。为此分局以丰富的文体活动为突破口,增强职工凝聚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先后建立了1个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里面配置安装了乒乓球台、跑步机等健身器材,1个室外篮球场,1个室外羽毛球场,为广泛持久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广大职工工作有情趣、生活有乐趣、头脑有知识、身体更健康。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参加了“广东省水文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广东省水利直属系统首届体育运动会”、“2011年度省水文系统安康杯竞赛活动”并荣获先进集体称号、“韶关市水利系统2008年水利杯篮球赛”并荣获组织奖、“韶关市五一、五四歌咏赛”并荣获组织奖、“韶关市水电直属迎亚运庆国庆篮球赛”并获得第二名、“韶关市武江区惠民街道办组织的社区第二届运动会”并荣获女子乒乓球团体赛季军、与乐昌峡水利枢纽管理局进行友谊篮球赛等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历年来荣获省水利厅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韶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先进单位、韶关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使单位文化能够深入到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更能够把职工的文化意识形态引导到省局党委、省厅党组主导的文化态势上来。
抚今追昔,2005年10月编纂完成《北江水文话当年》一书,记录水文前辈们的辛勤付出。“测船水尺岁月稠,粤北奋斗几十秋,老骥伏枥书青史,白发丹心照韶州”,这是韶关几代水文人的真实写照。2007年9月又出版了《北江水文话当年》(续编)。水文前辈们抚今追昔,畅所欲言,用诗歌、用散文、用记叙文等各种形式将自己过去的经历写下来,将对后辈们的殷切期望说出来,让我们不要忘记:没有前辈们昨天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丰硕成果,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构建和谐的水文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
铭记历史,展示分局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谱写水文的华丽篇章。制作分局的历史展板,目的是让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昨天的艰辛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也是为了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历史展板这一扇窗户的打开,既让我们对韶关水文的历史有了更为具体和全面的了解,看到了韶关水文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我们更多的激励和启迪;也为社会外界了解水文、正确定位水文开设了一个更为形象和直观的窗口,真正起到了内提士气、外树形象的作用。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先进的文化理念,能够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也能够极大地促进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韶关水文人将以实现“五个一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的新目标,发扬爱岗奉献,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努力构建具有韶关水文特色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职工的自豪感和工作热情,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再写当代水文人的璀璨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