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两个普通的水文工匠——记清远水文分局石角水文站职工邹源盛和陈燕霞

这是两个沉默少言的水文站技师,普通的水文工匠。

邹源盛,一名水文普通党员陈燕霞,?基层测站的多面手。这是一对普通的夫妻,常年生活在北江风浪里的水文人。

?他们现在是清远石角水文站的职工。石角水文站算得上是南粤水文的黄埔军校,它是全国文明水文站、中山大学水资源专业实习基地、全省水文职工培训基地、水文应届毕业生岗前培训基地……尽管只有简单的一栋两层小楼,却拥有全省水文基层测站较为强大的技术力量,全天候守护着北江的防汛安全。

邹源盛、陈燕霞。一对普通的水文工匠,却在这不起眼的水文站创造了诸多奇迹:夫妻二人先后斩获全省技术大赛冠军,尤其是妻子陈燕霞,成为获此殊荣的全省水文系统第一位女性,她精通传统泥沙颗粒分析法——全省掌握此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再先进精密的泥沙颗粒分析仪器,也无法达到传统分析法的精准度,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这对夫妻在自己的领域展开比赛,邹源盛获第二届南粤技术能手称号,紧接着,陈燕霞获第三届南粤技术能手称号;全国第八届水文勘测工比赛陈燕霞夺得第一,同年,邹源盛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接见。

邹源盛是广东梅州人十八岁那年,广州水文站在梅州招工。当时的情况是,因为工作条件苦,工资低,广州的水文站在广州招不到青年职工,只好委托梅州在偏远乡村招能吃苦耐劳的青工。听从父亲建议,邹源盛成为了一名水文人。他工作的第一站,是离家700里的佛岗大庙峡水文站。这是个偏远的水文站,四望是无边峻岭,最近的村庄有十多公里,站上就他一人没有电视,没有同伴,甚至没有可期的未来,大家都不相信他能在枯燥与孤寂中坚持下来。

是的,他想过当逃兵。他知道,只要愿意,他随时可以去到热火朝天的珠三角,而他却在20岁的年龄,与时代主旋律擦肩而过,做了一名默默无的水文工匠。让他改变当逃兵想法的是一次特大洪水。洪水暴起,水文站成了孤岛,被困三天三夜。但他坚持采集上报数据,为防汛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说不清为什么,他从此打消当逃兵的念想,就这样坚持下来。

经历了无数次洪水的考验,邹源盛、陈燕霞甚至能随口准确报出工作以来北江每一次洪水数据,“94.6”、“97.7”、“98.6”、“02.7”、“05.6”、“06.7”、“08.6”……每次北江洪水的暴发日期、水位、雨量、蒸发、气象、流量、水质、泥沙……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们的工作,就是监测、采集、分析、报送这些江河数据,无怨无悔。

同样他们也好学上进。邹源盛在偏远的水文站坚守5年之后的1995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被推荐考进长江水文职工中专学校进修同年,陈燕霞也考取了同一所学校进修。他们成了同学。木讷的邹源盛,文静的陈燕霞,他们走在了一起。后来的风雨人生,他们一起坚守在石角这个小小的水文站。人家是夫唱妇随,他们是你我赶。二人在技术追逐,技艺日精,获得的荣誉渐渐多了起来,成了广东基层水文人的传奇。

水文人最理解水文人更能体谅对方对家庭的忽略。

每一年汛期,是陈燕霞最揪心的季节。越是汛期危险,越是夫妻二人工作最紧张的时候。邹源盛每天要到位于江中心的样点提取相关数据,采样船在江心中抛锚固定,有时漂浮物直冲来,起锚已经来不及,唯一的选择是用消防斧砍断锚链逃命……

邹源盛记不清,他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鬼门关:一栋木屋,一株大树,一蓬竹子……稍有不慎,性命不保。解放前好几位同行因此而献出了生命。

每次经历鬼门关,邹源盛都不会告诉妻子。但,比在洪水暴涨的江心采集水样与数据更加揪心的任务来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汶川告急,北川告急,清川江告急,唐家山堰塞湖告急。

排除堰塞湖险情,成为地震救灾的重中之重。水利部水文局决定从全国监测技术力量最为先进的广东征集应急队。当时,正在野外执行测量任务的邹源盛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几乎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平时练就的过硬技术在水文系统中也是公认的,他有这个义务加入应急队。报名通过后,他才告诉妻子。

5月29日报名。5月30日,带上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水文测验仪器,邹源盛和应急队迅速集结奔赴灾区。

5月31日,直升机将他和队友们送进了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邹源盛负责坝前水位、入库流量的监测、计算分析……奔跑在一个又一个抢险现场之间,监测收集实时数据资料,持续为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提供科学依据。

“到处是石头在翻滚,眼看着前面一辆车被飞滚的石头砸中,车毁人亡。”应急队无畏惧,用智慧与拼搏精神,出色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赞誉,为广东水利赢得了光彩。

是年6月,北江龙舟水暴怒。

刚刚从汶川灾区回到广东的邹源盛没来得及回一趟家,看一看近一个月没有见过的妻儿,就直接去了测报前线,通宵值守在水文站。

陈燕霞知道邹盛源回来了,知道他就在离她不远的岗位上,可是她没有时间去看一眼他,她有同样重要的工作走不开。

防汛大于天。20多年来,他们始终不渝守护着江河安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这两个平凡的工匠,却以事业无尽,奉献无止的大爱情怀,彰显了新时期水利人的不平凡感动。